《将心比心》教学反思
2011-2012-2
汪清三小 倪丽萍
中国有句成语,叫作“将心比心”。意为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《万善集》中有云:“物我一体,将心比心”。“将心比心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
本文以“将心比心”为题,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,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。人人都希望能获得更多人的关心和帮助。然而想获得别人的帮助,首先要自己先去关心、帮助别人。同样,要想得到别人的宽容和鼓励,就要自己先去宽容、鼓励别人。
教学本文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与文本人物的对话交流,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;同时体会作者如何进行人物语言描写,而使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。
课堂应该说是在顺畅而且是有些精彩的交流中进行……突然,“啪”的一声,张羽君的铅笔盒掉在了地上,我将目光注视过去,只见张羽君一脸的愤怒,而王欣瑶则是满脸通红。
我问:“怎么回事?”
张羽君说:“她在后面推我!”
王欣瑶则说:“她总是把座位往后推,而且动不动就是发脾气。”
“哪里啊,自己不好还说别人,你这个人最讨厌了。”张羽君不依不饶。
“谁像你,脾气凶得不行,还专门打人,总以为自己好象很厉害似的。”王欣瑶,也不甘示弱。
“那么这样吧,你俩前后桌坐起来不行,我帮你们换到同桌也许能解决问题。”我忽悠着她们。
她们俩有些不知所措。但其他同学倒起了哄。
丫丫高声说:“老师,你帮我也换个位置吧,孙奕总是说我,还掐我,你看我手臂上的伤痕。”为了证明,她说的是实话,丫丫挽起了她的胳膊。
孙奕说:“我本来就不高兴跟你坐,小么小气来。就知道说别人。”
真是一波未平,一波又起。
“那这样吧,你们到前面来向大家说说自己要换同桌的具体原因吧。丫丫,你先来。”我对丫丫说。她一脸兴奋,急匆匆就上来了。
“孙奕上次,我不小心坐过去一点,她就打我。还有我要走出去,让她让一下,她都不高兴……”丫丫一连说了一串孙奕的不是。
“孙奕是这样吗?”我看着孙奕。
孙奕点点头,只是眼睛有些湿润,红了。
我转过头,对丫丫说:“你说的都是真的,她都承认了。只是孙奕好象哭了……”
教室里,突然安静了下来。
“老师,我也有不对的地方,她不让我出去么,我就打了她,其实应该好好对她说。还有上次下雨,我没有带伞,孙奕马上就借我了……”丫丫好象突然醒悟了似的,“我不换了。”
“那谁还要换位置?”我对全班说道。
“不换了,不换了……”孩子们居然都摇摇头。
看到此情此景,我没有多说什么,继续带着孩子们学习课文《将心比心》,孩子们在结课谈感悟时,发言非常精彩,也许他们真正懂得了一些什么。
道理人人都会说,“将心比心”的道理不学,学生也许也会理解,但课堂中的这个小插曲,把学生的生活经历结合到了课文的感悟中了,孩子们有了切身的体会,才是真正的读懂了。语文教学需要生活感悟。